产品展示

  • Home
  • 叙事匮乏的破局之道:应用层引爆Web3生态新增长?

叙事匮乏的破局之道:应用层引爆Web3生态新增长?

2025-03-10 11:56:53 13

作者: 0xCousin

近期业内社群对以太坊生态失望的声音很多,因为这个周期以太坊生态计画二级市场表现不够好,或者说达不到社群的期待。究其根本,可能是对整体山寨币逊色表现的不满。

造成这个现象,我觉得主要有几个因素:

1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增量资金入场

这个周期的增量资金主要在BTC ETF,但是BTC ETF在纳斯达克等传统证券交易所内交易,再由受托人从Crypto交易所购买BTC。截至8月28日,BTC现货ETF累计净流入1785亿美元,但ETH现货ETF仍处于净流出475亿美元状态。

ETF的增量资金只进入了BTC单一币种,这部分买盘属于买提模式,没有真正意义上流入场内,这些增量资金对其他山寨币基本没有外溢效应。

2场内存量资金对以太坊生态没兴趣

Crypto交易所场内资金的存量博弈,呈现互不接盘的现象。

ave.ai交易平台

东方社区不接盘西方社区围绕着Solana生态的DePIN叙事;

西方社区不接盘东方社区围绕着Bitcoin生态的Bitcoin Layer2叙事;

二级Liquid Fund不接盘一级Venture Capital围绕着Ethereum生态的Ethereum Layer2和ZK叙事。

所以,以太坊生态项目二级市场表现尤其逊色。

3这个周期痴迷基建,缺乏应用创新

痴迷基建的现象,不仅限于以太坊生态,基本上整个Web3都还处于这个阶段。导致这个局面,一部分是由于Web3价值捕获的限制胖协议、瘦应用。

因为价值大多被底层链捕获了,所以VCs普遍热衷于投资各种layer1、layer2,协议层的收租逻辑相对而言更容易获得高市值。而且各种细分功能模组的专案在技术方面的叙事越来越深,可能在整个产业中只是负责一个非常小的环节的项目,因为增加了ZKP、FHE之类的较创新技术,一级市场估数值就已经捧到天花板了,二级市场表现自然会经历估值修复。但这类项目在吸引新用户、Mass Adoption方面,基本上没有贡献。

破局的希望也许还是在应用层。

有长期价值的Web3应用的基本特点

近期,以太坊共同创办人Vitalik Buterin在Twitter中讲到他希望看到的Web3应用类型,得有两个特点:

一、可以持续有用;

二、不会牺牲原则无须许可、去中心化等。

从投资的角度,我觉得可以增加两条要有一定的造血能力,最好还有些正外部性。

对于具备这些特质的Web3应用,Vitalik列举了三个具体的方向:DEX、Decentralized Stablecoin、Polymarket。

Vitalik很直白的提到,他不尊重的事务,基本上是那些吸引力来自于一些没有永续性的临时来源的东西。并举例了2021年的流动性挖矿指的是流动性挖矿的Token激励是不具备永续性的临时收益来源。

Web3应用的探索分析

过去几年,我们见证了许多方向的应用探索,其中的一些已经被证伪,例如:X2Earn模式的GameFi 10;还有一些价值已经被证明,例如:稳定币在支付领域的应用。

1、DeFi:协议本身有长期价值,治理代币没有捕获价值

DeFi是Web3中最为成功的应用场景之一,它试图透过去中心化的方式重建传统金融服务。 DeFi包括借贷协议、去中心化交易所DEX、衍生性商品交易、稳定币以及资产管理协议等。

在完整的一轮牛熊周期后,还是留下了一些非常优质的头部DeFi协议。例如借贷协议AAVE、Compound等、DEXUniswap等、稳定币MakerDAO的DAI等、衍生性商品dYdX等。

但这些DeFi协定的Token在这个周期中其实也没很好的表现。主要可以归结为两个关键因素:

ETH20后,Staking、Restaking叙事起来了,这些新项目对参与用户普遍有Token激励,分流了大半TVL;而之前的DeFi协议这边,流动性挖矿奖励减少或停止后,LPs的收益激励大幅降低;

治理代币普遍没有捕获协议的价值,DeFi协议的业务量仍然可观,协议营收也很可观,但是单纯的治理币支撑不了更高的FDV比如:相较于BNB之于Binance,UNI对Uniswap协议收入缺乏价值捕获。

虽然DeFi协议的Token市场表现逊色,但DeFi协议实际上是具备持续有用性、有一定的正外部性、同时也符合Web3基本原则无需许可、去中心化等。

2、Prediction Market:认知技术的圣杯

Vitalik多次提到预测市场的应用前景,他认为预测市场是认知技术的圣杯。

预测市场的独特性质和Web3天然契合。预测市场透过允许用户对未来事件如政治选举、体育赛事结果、金融市场走势等进行下注或预测,提供了一种去中心化的知识获取和资讯市场化的方式。天然适合利用区块链的去中心化、抗审查性、全球参与、智慧合约自动化执行等特点。这些预测市场项目可以持续有用、可以符合Web3基本原则无需许可、去中心化、也可以有一定的正外部性。

既然人们愿意在传统的博弈平台上,对各种运动赛事押注数百亿美元,有理由相信Web3这种更透明的预测市场有一定前景。以Polymarket为例:由于美国总统竞选中川普多次分享Polymarket上他胜率领先的数据,这大半年Polymarket的泼天富贵是哗啦啦的来,平台各项数据大幅提升8月份投注量超过44亿美元创新高,每月活用户超过6万人创新高,最新的B轮成功融资45M。

在此之前,预测市场的迭代并没有达到这种规模,因为事件很分散,同时大多数的普通用户倾向于以小搏大来对事件押注,所以各个事件池不太厚。直到美国总统竞选这起事件,Polymarket累积了超过55亿美元的未结算预测资金。

这个赛道可能是个有不错前景的Web3应用方向,潜在市场规模也够大。

3、DePIN:既是基础设施型网络,也可能是未来的应用载体

DePIN是实体基础设施部署和维护的范式创新。透过Crypto、互联网、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,实现更有效率、去中心化和公平的基础设施部署方式。

去中心化通讯网路、分散式储存、去中心化算力网路这类DePIN基础设施专案的重要性与必要性,在之前的文章中讲过。

DePIN也可能是未来的应用载体,这个周期Solana生态推出了Saga手机,近期Binance Labs投资孵化的CoralApp也要推出CoralPhone。这些硬体可能会成为一种Web3世界的新入口。

进一步扩展,共享交通网络如共享充电桩、电动车网路这类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,或许也能以DePIN形式运作扩张,充分发挥DePIN的普惠性、包容性、正外部性。

总结

Web3生态的成长点可能还是需要在应用层实现破局,尤其那些有机会实现大规模用户采用的创新应用。它们要符合去中心化、无需许可等Web3基本原则,同时持续有用,最好能够有些自我造血能力和正外部性。

叙事匮乏的破局之道:应用层引爆Web3生态新增长?

发表评论